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外交部:中澳愿为岛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各自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9 19:17:54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记者会答问实录如下:

问:据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8日宣布,澳将向太平洋岛国提供20亿澳元基础建设基金。有分析认为,澳方旨在对冲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澳大利亚外长佩恩昨天举行了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你如何看待中澳在太平洋岛国问题上的关系?

答:昨天,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澳大利亚外长佩恩在北京举行了第五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相关消息我们已经发布。佩恩外长对中国和中澳关系作出了积极表态,表示澳大利亚欢迎中国在开放发展中为国际和地区所作贡献,认为一个繁荣的中国对世界是积极的,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也是自然的。她还表示,莫里森总理领导的新一届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深化澳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相互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合作。

王毅国务委员表示,此次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了中澳关系的正确方向,中澳关系应当校准航向再起航。中方赞赏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公开表示,澳方视中国的发展为机遇而不是威胁,致力于同中方发展长期建设性的伙伴关系。中方希望并相信,澳方会将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意愿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

至于中澳在太平洋岛国问题上的关系,我想强调,中国同太平洋岛国间的合作是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和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中国、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国都同处亚太大家庭,中澳都希望岛国好,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为岛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各自的贡献,共同帮助太平洋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据报道,德国《图片报》8日发表题为《中国如此肆无忌惮地将非洲置于囊中》文章,指责中国“监听”非盟总部,称中国对非洲援助不仅要获得政治影响力,还采取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看到了有关报道。有关报道完全是一派胡言,毫无新意。

所谓“中国监听非盟总部”的不实指责早就被各方予以有力驳斥,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及埃塞俄比亚、刚果(布)等非洲多国领导人早已明确表示有关报道完全是谎言。这家德国媒体现在又炒作此事,完全是别有用心。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怎么样,非洲人民最有发言权。在9月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以及第73届联大期间,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公开驳斥所谓中非合作加重非洲债务负担的谬论,明确表示他们的国家渴望发展,急需资金,期待合作。他们认为,来自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没有干涉他们国家的内政。他们欢迎中国、感谢中国,认为中国是非洲国家发展振兴最可信赖的伙伴。

前不久,德国前联邦议会议长诺贝特·拉默特访问纳米比亚,在会见纳米比亚总统时妄称对中国在纳米比亚影响力上升表示担忧。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当面就表示:某些国家对中国在纳米比亚影响力的所谓关切令人厌烦,请不要低估非洲人民的智商,非洲人民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事务。

希望有关媒体端正心态,客观公正报道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一再无视基本和根本的事实,编造谎言,损害的只能是自己的信誉,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问:据报道,8日,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安全高级顾问称,中国违反了一项与奥巴马政府达成的终止商业网络窃密的协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美方有关指责缺乏事实根据,中方坚决反对。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拥有重要共同利益。近年来,双方在2015年网络安全共识基础上开展了有效的交流合作。我们敦促美方停止对中方的无端指责,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两国网络安全领域交流合作势头。

问:中方对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有何期待?

答: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即将举行,我们期待对话取得好的效果。

追问:你能否提供更多信息?对话将讨论什么?期待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答:对话结束后,双方将及时发布消息。前不久,中美两国元首通话,责成双方团队加强接触,开展磋商。我们希望双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平等、友好的交流磋商加深相互了解,妥善管控分歧,推进对话合作,确保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取得积极成果。相信这是双方的共同期待。

问:据报道,《金融时报》记者马凯最近试图以访客身份入境香港,香港移民官员拒绝其入境。这是否系中央政府授意香港特区政府所为?

答:香港特区政府有权根据“一国两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人入境、逗留和离境实行管制。你们记者在世界各地旅行,应该知道各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出入境管理法拒绝或同意访客入境,这是很正常的事。

因日程安排原因,外交部黑龙江全球推介活动由11月12日上午举行调整至12日下午4:30举行,请各位已报名记者注意时间调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并采访报道此次活动。

由于上述推介会,外交部例行记者会11月12日将暂停一次。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将照常接受记者电话、电子邮件或传真、微信提问。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