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阻断疫情输入要有这些“硬招”
新华社记者韩梁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明显的国际扩散迹象。截至27日,全球各大洲除南极洲外皆出现感染病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外部输入的新增病例正在增加。
如何阻断外部输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新形势下,各国亟须加强国际合作,采取一些科学适当有针对性的“硬招”,阻止疫情进一步跨国扩散。
防止疫情输入,需要密切沟通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在身处全球抗疫前线的中国,多地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如强化风险评估和口岸检疫等。接下来,各方可以继续扩大国际合作,与往来人员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强沟通,共享信息,建立协调机制,提供经验支持、技术支持等,尤其是一些快速检测工具、人员流动监测大数据工具等,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防止疫情输入,还要把握好预防手段的“度”。从各国防控疫病实践和中方此次抗疫经验看,及早控制和减少不必要人员跨境流动对阻断疫情扩散至关重要。如何在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经由国际渠道输入的同时,避免对国际人员和经贸往来产生过度“阻断”效应;如何在加强入境管控措施的同时,避免对疫情严重国家人群产生“排斥”效应;如何在保证境内外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争取相关国家和人员的理解支持,依然需要各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找到平衡点。
防止疫情输入,更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施策。要加强交流,互学互鉴,这利于把握最佳时机,灵活调整范围,科学精准施策。
需要指出的是,防止疫情输入的种种适当举措,并非“无情”和“歧视”,恰恰是出于国际道义和责任担当。全球化时代,各国人员往来和经贸交往日益深入,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防疫都不现实。唯有风雨同舟,并肩战斗,才是正确选择。
经过连日奋战,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这殊为不易。全国人民为之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但未获全胜,不能麻痹大意。现阶段必须继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珍惜巩固好阶段性成果,防止因防控不慎而导致疫情复发。
病毒没有国界,也不分种族和民族,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以更有效的手段、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才能有效阻止疫情跨国扩散,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