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 新闻 > 正文

防止片面追星、遏制天价片酬,听听专家怎么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05 14:43:56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题:防止片面追星、遏制天价片酬,听听专家怎么说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张漫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不仅提出对电视剧、网剧实行同一标准管理,还倡导优化片酬分配机制,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在此背景下,电视剧市场走向会发生哪些变化?片面追捧流量明星、天价片酬的风气能否得到遏制?一起听听专家怎么看。

  怎么看“天价片酬”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天价片酬的根源是“被证明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太少。目前商业模式中,“粉丝经济”的模式占有相当比重,从市场供给来看,优质人才规模与整个市场繁荣及增长水平还不匹配。

  以一些影视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影视是创意经济模式,是一个创意产业链的全链条收益模式,他们更注重创意创造的核心——知识产权产品,也很重视全产业链的打造,这样明星的作用不会被极端放大,也较少出现“没流量明星就不投不拍”的情况。

  ——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车径行:明星定价导向往前追溯,是一种唯收视率的导向。过分看重收视率,不太重视产品的质量,影视剧作的商品属性被过度放大。有了流量明星就有人肯投,钱进来了就可以继续买收视率,这样进一步恶性循环。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国,但国产影视剧的质量与这个地位还不太匹配。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天价片酬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当前中国的影视领域产能过剩,每年有半数以上的作品不能出现在荧屏,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才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保证。知名演员甚至可以通过参股方式,获得巨额回报。过高的片酬极可能加剧影视领域的寡头垄断,进一步导致市场失序。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卜彦芳:电视剧作为文化艺术作品,要承担感染人、引导人的使命,“鲜肉明星”的天价片酬背后,虽然有市场需求的推动,但需要处理好流量担当与价值引领的关系。演员收入评价体系,需要引入更多元的参数和评价因素。

  “资本裹挟影视”缘何产生

  ——车径行: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影视行业“不差钱”。但不少原本与影视关联性不强的企业的强势进入,以及部分资方不甘于隐身幕后,使得行业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外行指导内行现象,剧组受到一定的操控。资方及带资演职员的强势,削弱了创作者的话语权。

  ——孙佳山:以内地版《深夜食堂》为例,制作质量和口碑均不太理想。但这样的作品却带来了出品方业绩的大幅提升。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带来文化的成功,资本上的成功也并没有带来产品内在品质的提升。

  一旦低劣的内容同样可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实现预期收益,会直接助长影视行业追求短平快的风气。

  如何提升创作者的地位

  ——卜彦芳:内容生产是文艺繁荣的一个核心。创作者地位的提升和作用的凸显,是不言而喻的基调。

  ——魏鹏举:此前,华纳希望将《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改拍为电影,而原著作者J·K·罗琳的意见对改编起到决定作用,中国创作者还不具备这样的话语权。

  影视剧行业内容提质的根本办法,是引导“粉丝经济”走向“创意经济模式”。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创作者地位的提升是自然的,也将对整个产业链有积极影响。目前知识产权产品在整个文创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高,长线价值逐渐被看重。

  电视行业何去何从

  ——孙佳山:从发展的视角来看,网剧只是我国电视剧领域的一个亚类型。传统广电体系下的电视剧供给,远不能覆盖多达几亿观众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而网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电视剧行业类型的缺失,是极具生命力的新兴力量。

  ——魏鹏举: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监管正趋于成熟稳定,对电视剧、网剧实行同一标准,也解决了此前尺度不统一的问题。

  诚然,确定主旋律内容的地位是我国所有媒体应当承担的基本责任。而长远看,更重要的是生产与时俱进的内容,管理方面更加成熟。在支持电视行业发展的同时,同时也考虑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科技的创新发展,这是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媒体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优质内容的生产传播,以及价值引领的社会效应。失去了受众,就是失去了价值引领的社会效应。所以宣扬主旋律价值观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需要兼顾。对于电视行业,克服技术上的落后,提升管理的成熟度,是需要同步考虑的问题。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总经理江耀进:中国电视行业需要承担舆论导向和宣传导向,同时需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尽管这在实施中当有难度、有挑战,但坚持生产并传播主流内容与在法律框架内生产市场化内容相结合,就能保证收益与价值引领的协同推进。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