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绿色发展 > 正文

不毛之地变塞北明珠的绿色发展样本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24 10:26:4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也是发展观念的一场深刻革命、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曾经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60多年来,右玉县二十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把当地林木覆盖率从解放初期的0.3%提升至54%,创造了塞北绿色奇迹,锻造了伟大的“右玉精神”。怎样推动绿色发展,如何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风尚,如何让发展真正造福于民,右玉实践提供了生动样本,右玉精神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拼接照片:上图为山西省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一角(2016年5月23日摄)。  新华社发(辛泰摄)下图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右玉县群众在荒山植树(翻拍照片)。新华社发

  ▲在山西省右玉县玉龙马园,观众们在欣赏2017年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7月22日摄)。

  右玉赛马已在业内知名,每到周末就有数千名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右玉生态环境与赛马相得益彰,是比赛的良地,吸引着新加坡、德国等马业发达国家的关注目光。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这是7月21日拍摄的山西省右玉县右卫古城北门。  

    谁能想到,在60多年前,这个地方险些被风沙吞噬。   

  “向黄沙洼开战!”1956年的誓师大会上,29岁的县委书记马禄元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干部群众、男女老少一起上,人们挑起水桶,扛着树苗,拿着铁锹,向黄沙洼进发。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右玉县群众在荒山荒坡植树(翻拍照片)。 

  1950年,在第二任县委书记王矩坤号召下,群众一呼百应,家家户户、男女老幼,纷纷上山植树。仅一个春天,右玉全县就造林3万余亩。新华社发

  ▲这是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的油菜花(7月24日摄)。

  类似这样以观赏为主的油菜花基地,右玉县今年种植了6万亩。在右玉县高速路和主干道两侧,除了传统的松树,还种上了连翘、丁香、玫瑰等彩色植物。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图为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种植的沙棘(2007年12月11日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县里制订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的16字方针,并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县级沙棘研究所。

  去年以来,全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培育中药材、沙棘等产业,提升优质土豆、燕麦等传统种植业水平,发展肉羊、驴、肉牛等畜牧养殖业,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民稳定增收。  新华社发(辛泰摄)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