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深化营改增试点、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等工作。中新社 刘震 摄
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面对面坐着的不仅有来自东、中、西部省市政府负责人,还有来自金融、制造和建筑行业的代表,以及税收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
当天下午,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深化营改增试点、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等工作。
从发言名单来看,参会者对营改增改革成效颇有“发言权”。作为率先实施营改增试点的城市,上海市政府负责人用“改革红利持续放大”来形容营改增的重要作用。中部省份河南和西部省份四川两省负责人也分别汇报了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改革进展和成效。
与此同时,中国建设银行、三一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三家企业也很有行业代表性。去年,有着“硬骨头”之称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被纳入营改增改革,意味着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
李克强指出,营改增推进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啃硬骨头”的工作,通过试点先行,根据改革实践不断完善政策、稳步扩大范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很好成效,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营改增这么大规模的税制转换,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很了不起”的税制改革
累计减税2620亿元、平均每天新设企业约1000户、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比五年前增加了1.6倍……上海市政府负责人用一连串的数据指标证明,营改增通过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的是企业效益的“加法”和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的“乘法”。
三位行业代表告诉总理,营改增切切实实让企业获益。中国建设银行负责人表示,营改增过渡平稳、成效初显。三一集团负责人说,营改增每年为企业降低税负2000万元以上。
“营改增以来,我们企业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负责人说。
“实施营改增我们采取了分步走的战略,把四大‘硬骨头’行业放在了最后一个阶段,打了一场硬仗。”李克强说,“当时针对实施中一些行业遇到的问题,采取了过渡政策和‘打补丁’办法,现在来看守住了底线,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中国人民大学朱青教授评价,营改增这么大规模的税制转换,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很了不起”的税制改革。
李克强要求,要确保税负全面减轻,适当整合试点期间临时出台的过渡性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完善小规模纳税人和简易计税等政策,逐步扩大一般计税方法适用范围,更好解决金融、建筑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税收抵扣不足的问题。
税负减轻的“量变”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质变”
税负减轻的“量变”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质变”——这是参会者的普遍感受。
以上海为例,营改增实施以来,当地服务业占GDP比重从60%提高到70.5%。昔日的农业大省河南全面推开营改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四川省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历史性转变。
作为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先企业,三一集团负责人会上表示,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时期,营改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负责人说,营改增倒逼企业内部改革,促进行业规范经营。
北京大学刘怡教授通过调研得出结论,营改增不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且打通了第二、第三产业,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加快成长。
“过去有的企业不太愿意更新设备,营改增后进项能抵扣了,企业购买新设备的积极性有了,竞争力也随之增强,进而带动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李克强说,“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营改增成果,更好发挥税收促发展、调结构作用。”
小微企业成为营改增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来自上海的统计数据表明,小微企业成为营改增改革最大的受益者,税负降幅达到40%左右。五年来,上海新设企业年均增长16.8%,企业活跃度为86%,平均每位创业者带动就业岗位8.8个,助推全市每年新增60万个左右就业岗位,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倍增器”。
座谈会上,营改增作为本届政府最重头的财税改革举措和减税政策,发挥的多重积极效应,特别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成为参会者热议的话题。
与此同时,来自学界的刘怡和朱青围绕完善营改增政策和增值税制度提出了建议。
对此,李克强说:“巩固和扩大营改增成果,要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完善政策。”
他强调,研究完善增值税标准税率,优化税率结构,适时将目前的税率进一步简并,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负的办法。要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
李克强最后强调:“大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部门尽职、尽责、尽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推进营改增取得新的进展,释放更大红利。”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