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首部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上映,“烂番茄”新鲜度100%,并广受外媒好评。影片没有解说,没有历史画面,没有煽情的音乐,以白描的手法向观众诉说,吸引众多当地观众走入影院。
《华盛顿邮报》称:“导演郭柯采用了一种沉静而审慎的表现手法,是出于对幸存者和她们过往经历的尊重。”《洛杉矶时报》称:“这部纪录片中没有炫技,导演只是一个接一个地讲述了这些女性的生活,缓慢而悲伤。这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也不应该是。”
《二十二》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为大背景,以老人和长期关心她们的志愿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状况。
一张张皱纹密布的脸庞、一个个孤独寂寥的背影、一声声直击心灵的诉说……在静静的、甚至有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处处彰显出人性的坚韧和艺术的张力。
静默也是一种力量,屏幕上不断出现的白框在默默告诉观众,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不断有老人离世。
导演郭柯说:“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些老人把苦难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她们在生活中都非常积极,非常坚强。”2012年拍摄了短片《三十二》后仅仅过了一年,就有10位老人相继离世。为了尽可能地留住这段历史,郭柯开始了纪录片《二十二》的制作。“这些老人不仅是特殊群体,她们的影像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应该站在她们的角度,把她们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而非仅仅她们的痛楚呈现出来,展现给世人并永久保存。”
100分钟的片子,平静却凝重。这些老奶奶们韶华已逝,有人儿孙满堂,有人晚景凄凉,但岁月无法抹去她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没有煽情的解说,没有设计的冲突,透过镜头甚至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些受害者苦难过往展现方式的克制与隐忍。
澳大利亚著名影评人理查德评论说,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在二战中沦为日军的性奴隶,影片《二十二》以谨慎和克制的态度,向世人展现了这些老人的生活状况,“电影讲述了她们每天的生活,倾听她们谈论过往的经历和她们对包括痛苦和幸福的理解与看法。导演试图追踪、整理和保存那些既真实又高度个人化的历史片段,同时又避免打扰她们的生活”。
“影片探讨的话题十分重要,全球的观众都应该看一看”,负责《二十二》在北美发行的华狮电影发行公司首席运营官罗伯特表示,世界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年轻人,都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不太了解这些老人曾经的遭遇;电影《二十二》记录下了这群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让她们的经历不被历史遗忘。
在《二十二》的观众中,年过七旬的卢伊娜是一位白人。她坦言,此前对“慰安妇”问题并不了解,甚至认为“慰安妇”一词在英文翻译中也容易造成误解。看完《二十二》后,当得知“慰安妇”一词是日本政府发明的,卢伊娜连着用三个“可怕”来形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种暴行,“美国也参加了‘二战’,我们这代人对战争还有些记忆,‘慰安妇’遭遇展现了战争的丑陋,不应该被忘记”。
没有刻骨铭心的仇恨,没有对战争的控诉,《二十二》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世界:还有这样一群受害者存在,在等待或许等不来的道歉。
(创意产品工作室:彭莹 综合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部分内容编译自外媒)
大视窗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