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年多,在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党建篇·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
——“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1988年6月,34岁的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成为当时宁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个。
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宁德两年艰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写照。全书12万字,共收录了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的29篇讲话和文章。这本书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扎根艰苦地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坚定理想信念,每一篇都能看到他满满的为民情怀,在他心里从来没有一刻忘记人民。
1988年6月,一到宁德赴任,习近平就一头扎进了基层。第一个月,习近平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习近平还是调研,基本是2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到任不到3个月时间,习近平走遍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
习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调研时,当地老百姓拿出艾叶蛋招待他——用艾草熬出的热乎乎的汤汁,冲进打散的生鸡蛋里,再加些白糖搅拌一下,这是当地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工作人员担心习近平喝不惯,连忙阻止。习近平摆摆手说:“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觉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离了。”他二话不说端起碗把艾叶蛋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兴,一下子就和他熟络了起来。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顶着炎炎烈日,徒步到不通公路的省定特困乡——寿宁县下党乡现场办公,当时办公地点在廊桥边上的土坯房里,午休吃饭就安排在廊桥上。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又两次来到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
下党乡的徒步调研,正是他所倡导的“现场办公下基层”的起点,随后逐步建立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智慧,更加坚定了习近平带领干部群众加快改革开放、致力摆脱贫困的决心:“我觉得越是艰苦的地方、困难的时刻,越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他调任福州时,人民日报有一篇“闽东脱离贫困线”的报道,他得知后表示:“我也坚信,‘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闽东跨越了这一条‘贫困线’,若能继续卧薪尝胆,矢志如初,再接再厉,奋斗不息,必能彻底摆脱贫困。”
“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古时候的县官尚且还有击鼓升堂,为民申冤,而我们却成天忙于开会,很少主动去抓这种事,这是不应该的。”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率先到霞浦县接待来访群众,在当天的总结会上他这样说。这一次接访,也揭开了宁德地县乡三级领导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日历的第一页。
在福州,习近平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行“四个万家”,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困难。
习近平对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一事一报”非常重视。习近平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群众来信,一律都要交给我过目。”并提议把信访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还要求自己无条件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批阅、亲自查办。
根据1993年福州市委督查科的资料,习近平任职福州市委书记后,批阅的群众来信函件达千余件,他对群众来信几乎每封必看,每看必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风”
“沙,沙,沙,沙……”这是1988年的一个清晨,新来的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院子里清扫落叶和垃圾。在没下乡的日子里,这是他上班前常常做的事。扫院子成为他与干部们沟通的一个好方式。
当年习近平的办公室加上会客室一共22平方米。到任那一天,习近平和省委组织部的同志坐一辆车下来,没有搞欢迎仪式,更没有搞任何排场。
到任后,习近平要求办公条件都不能变。办公室、宿舍不做一点翻新装修,宿舍里简简单单只放了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他的用车和驾驶员,也是从前任手中接下的。那辆已经有十多万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轿车,后来陪着他跑遍了闽东大地的山山水水。
平时,他就在地委食堂里排队凭饭票打饭吃,理发也就在行署边上的一间小店理。这期间,后勤部门多次提出要给习近平开小灶,但都被他拒绝了。不仅严于律己,习近平对自己的家属同样从严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1989年8月16日,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全区廉政公告大会上强调说:“各级领导首先做好廉洁自律,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当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涉及自己和家属的问题,要做到不庇护、不隐瞒、不说情,用党性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严格执行党纪制定的廉洁自律规定。”
2013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和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988年的冬天,对于宁德的不少干部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冬天。“人生三大事——盖房、修墓、娶媳妇。”当时宁德地区的干部队伍受陈旧观念的影响,纷纷占地建房。
到任宁德的第一轮调研中,习近平就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近平决心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占地建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在全区全面展开。1988年12月30日,离新的一年到来还有两天。习近平在全区加强土地管理、整顿干部建房、查处干部建房中的违纪问题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严肃提出:这次我们对干部建房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停”“清”“理”,即从今天起先停下来,然后全面清查,再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一声令下,建私房行为全面冻结。习近平对于全区清房工作的每一阶段进展,每一次会议,每一个事项,都时时过问,一抓到底。清房工作迅速在全区从严公正推开,赢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声,大快人心。
不仅是清房,习近平在宁德和福州都注重查处一批腐败的大案要案,特别对于严重以权谋私、严重违纪的,他强调要“敢碰硬,严肃查处,不能姑息”。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炒股热”,福州的不少机关干部也心痒痒。对此,习近平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福州的干部都不准炒股。
“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1990年2月,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这样说。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要求:“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989年3月29日,宁德地委、行署出台《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一个多月后,1989年5月15日,《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出台。1993年6月,习近平在福州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专门强调了五条廉政纪律。
担任省长后,习近平在一次全省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要让“修一条路倒一批干部”的现象发生,对搞好重点建设的防腐倡廉工作提出“约法六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对清廉党风政风的形成起到长效约束作用。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1990年2月,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里这么写道。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在福建,习近平先后在宁德、福州担任党委一把手多年,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他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着力探索的问题。其中,思想建设、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他重要的抓手。
习近平到宁德上任,别的行李少得很,却带了几大箱书。
到任见面会上,习近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学习”。他说:“闽东是老区、革命根据地,我来这里工作,对我本身也是一个鼓舞,要好好向大家学习。”
抓思想建设,习近平着重抓学习,高度重视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一个显著特点。1990年5月,在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习近平不无感慨地说,马列主义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增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不可能的。
“习近平外出开会和调研都带着书,休息时一有空就拿出来潜心研读,见到有新书、好书便立刻买下来读。”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向记者回忆道。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不仅带头读书学习,还在多个场合语重心长地叮嘱领导干部要好学乐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经常给自己“加油”,不断给自己“充电”。
1989年8月底,主政宁德还不到一年的习近平打破常规,率地委、行署班子成员,各县(市)委书记及地直机关部门负责人,专门来到这里,举办一期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求实、求真、求深的精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读书班小结时,习近平提醒大家,我们的工作比较繁忙,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应当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要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习近平这样忠告地委的同事们。在大家看来,习近平要求干部注重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就是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素质,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组织建党,重在队伍建设。习近平主政宁德时,积极探索青年干部宏观管理办法,并大胆试验。
1989年3月,宁德地委决定对地直机关新任领导实行试用制。从当年起,凡新提任的地直党、政、群机关副处级和处级领导干部,一律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为一年,期满考核依成绩决定去留。
当时闽东落后,干部思想状况不一,有的急躁冒进,有的思想贫困,这引起了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在《从政杂谈》中说,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他们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
他提出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对青年干部的一番话让大家感到十分温暖:对青年干部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要热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从1991年开始,本着“全面锻炼提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福州在年轻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岗位轮换、纵横交流、外派挂职、担任助理、压担子锻炼。
广为闽东干部熟知的是,习近平提倡念好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他说:“干部问题就跟摆棋子一样,要摆得恰当,发挥最佳效果,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同时,习近平也提出“为官四要”,即“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
1990年7月25日,在福州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习近平谈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时说,有“四种人”不能用——
一是做官期望值过高的人。做官要求一直得到满足,唯独一次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躺倒不干。
二是善于钻营的人,专门去揣摩领导意图,精力不在工作上。
三是“天桥把式”的人,光说不做,专摆花架子,不肯办实事,也叫作“空里客”。
四是欺上瞒下的人。
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要你当官,不是叫你来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搞自己的‘根据地’,来当‘山大王’。在其位谋其事,谋共产党的事,谋社会主义的事,不是谋你自己一家一户的事,不是谋你小集团的利益。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首先在于领导班子一班人,能不能形成一股正气,为人民谋利益。”
习近平襟怀开阔、识人善任,对干部既真诚又严格。在宁德的两年,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合适的岗位。
干部要严管,也要保护。时任平潭县书记刘嘉静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一些难题。对此,习近平还专门作了批示,鼓励刘嘉静克服困难,大胆地做好工作。过了20多年,刘嘉静回忆起总书记关爱干部的情境,仍然很激动。
不仅重视选人用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打牢基础,把堡垒建在基层。针对农村中存在“少数党组织落伍了、散伙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见了”的现象,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有的村党支部,说话没有力气,农民不愿听,那一定是因为这个党支部的作用已经是日薄西山。”
1989年1月7日,习近平就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批示,要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搞好基层组织建设,调整不适应、不协调、不健全的“三不”班子。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上级机关的工作就只能是自我循环式的空转,忙来忙去只是瞎忙。”这是习近平1990年6月到罗源、连江、长乐三县开展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这是2016年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成为福建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力投身新福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年多,在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党建篇·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
——“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1988年6月,34岁的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成为当时宁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个。
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宁德两年艰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写照。全书12万字,共收录了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的29篇讲话和文章。这本书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扎根艰苦地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坚定理想信念,每一篇都能看到他满满的为民情怀,在他心里从来没有一刻忘记人民。
1988年6月,一到宁德赴任,习近平就一头扎进了基层。第一个月,习近平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习近平还是调研,基本是2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到任不到3个月时间,习近平走遍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
习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调研时,当地老百姓拿出艾叶蛋招待他——用艾草熬出的热乎乎的汤汁,冲进打散的生鸡蛋里,再加些白糖搅拌一下,这是当地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工作人员担心习近平喝不惯,连忙阻止。习近平摆摆手说:“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觉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离了。”他二话不说端起碗把艾叶蛋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兴,一下子就和他熟络了起来。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顶着炎炎烈日,徒步到不通公路的省定特困乡——寿宁县下党乡现场办公,当时办公地点在廊桥边上的土坯房里,午休吃饭就安排在廊桥上。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又两次来到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
下党乡的徒步调研,正是他所倡导的“现场办公下基层”的起点,随后逐步建立以“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智慧,更加坚定了习近平带领干部群众加快改革开放、致力摆脱贫困的决心:“我觉得越是艰苦的地方、困难的时刻,越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他调任福州时,人民日报有一篇“闽东脱离贫困线”的报道,他得知后表示:“我也坚信,‘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闽东跨越了这一条‘贫困线’,若能继续卧薪尝胆,矢志如初,再接再厉,奋斗不息,必能彻底摆脱贫困。”
“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古时候的县官尚且还有击鼓升堂,为民申冤,而我们却成天忙于开会,很少主动去抓这种事,这是不应该的。”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率先到霞浦县接待来访群众,在当天的总结会上他这样说。这一次接访,也揭开了宁德地县乡三级领导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日历的第一页。
在福州,习近平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行“四个万家”,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困难。
习近平对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一事一报”非常重视。习近平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群众来信,一律都要交给我过目。”并提议把信访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还要求自己无条件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批阅、亲自查办。
根据1993年福州市委督查科的资料,习近平任职福州市委书记后,批阅的群众来信函件达千余件,他对群众来信几乎每封必看,每看必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从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风”
“沙,沙,沙,沙……”这是1988年的一个清晨,新来的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院子里清扫落叶和垃圾。在没下乡的日子里,这是他上班前常常做的事。扫院子成为他与干部们沟通的一个好方式。
当年习近平的办公室加上会客室一共22平方米。到任那一天,习近平和省委组织部的同志坐一辆车下来,没有搞欢迎仪式,更没有搞任何排场。
到任后,习近平要求办公条件都不能变。办公室、宿舍不做一点翻新装修,宿舍里简简单单只放了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他的用车和驾驶员,也是从前任手中接下的。那辆已经有十多万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轿车,后来陪着他跑遍了闽东大地的山山水水。
平时,他就在地委食堂里排队凭饭票打饭吃,理发也就在行署边上的一间小店理。这期间,后勤部门多次提出要给习近平开小灶,但都被他拒绝了。不仅严于律己,习近平对自己的家属同样从严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1989年8月16日,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全区廉政公告大会上强调说:“各级领导首先做好廉洁自律,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当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涉及自己和家属的问题,要做到不庇护、不隐瞒、不说情,用党性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严格执行党纪制定的廉洁自律规定。”
2013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和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988年的冬天,对于宁德的不少干部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冬天。“人生三大事——盖房、修墓、娶媳妇。”当时宁德地区的干部队伍受陈旧观念的影响,纷纷占地建房。
到任宁德的第一轮调研中,习近平就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近平决心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占地建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在全区全面展开。1988年12月30日,离新的一年到来还有两天。习近平在全区加强土地管理、整顿干部建房、查处干部建房中的违纪问题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严肃提出:这次我们对干部建房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停”“清”“理”,即从今天起先停下来,然后全面清查,再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一声令下,建私房行为全面冻结。习近平对于全区清房工作的每一阶段进展,每一次会议,每一个事项,都时时过问,一抓到底。清房工作迅速在全区从严公正推开,赢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声,大快人心。
不仅是清房,习近平在宁德和福州都注重查处一批腐败的大案要案,特别对于严重以权谋私、严重违纪的,他强调要“敢碰硬,严肃查处,不能姑息”。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炒股热”,福州的不少机关干部也心痒痒。对此,习近平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福州的干部都不准炒股。
“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1990年2月,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这样说。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要求:“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989年3月29日,宁德地委、行署出台《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一个多月后,1989年5月15日,《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出台。1993年6月,习近平在福州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专门强调了五条廉政纪律。
担任省长后,习近平在一次全省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要让“修一条路倒一批干部”的现象发生,对搞好重点建设的防腐倡廉工作提出“约法六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对清廉党风政风的形成起到长效约束作用。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1990年2月,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里这么写道。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在福建,习近平先后在宁德、福州担任党委一把手多年,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他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着力探索的问题。其中,思想建设、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他重要的抓手。
习近平到宁德上任,别的行李少得很,却带了几大箱书。
到任见面会上,习近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学习”。他说:“闽东是老区、革命根据地,我来这里工作,对我本身也是一个鼓舞,要好好向大家学习。”
抓思想建设,习近平着重抓学习,高度重视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一个显著特点。1990年5月,在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习近平不无感慨地说,马列主义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增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不可能的。
“习近平外出开会和调研都带着书,休息时一有空就拿出来潜心研读,见到有新书、好书便立刻买下来读。”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向记者回忆道。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不仅带头读书学习,还在多个场合语重心长地叮嘱领导干部要好学乐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经常给自己“加油”,不断给自己“充电”。
1989年8月底,主政宁德还不到一年的习近平打破常规,率地委、行署班子成员,各县(市)委书记及地直机关部门负责人,专门来到这里,举办一期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求实、求真、求深的精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好、用好马列主义,真正掌握理论武器。”读书班小结时,习近平提醒大家,我们的工作比较繁忙,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应当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要虚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习近平这样忠告地委的同事们。在大家看来,习近平要求干部注重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就是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素质,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组织建党,重在队伍建设。习近平主政宁德时,积极探索青年干部宏观管理办法,并大胆试验。
1989年3月,宁德地委决定对地直机关新任领导实行试用制。从当年起,凡新提任的地直党、政、群机关副处级和处级领导干部,一律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为一年,期满考核依成绩决定去留。
当时闽东落后,干部思想状况不一,有的急躁冒进,有的思想贫困,这引起了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在《从政杂谈》中说,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他们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
他提出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对青年干部的一番话让大家感到十分温暖:对青年干部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要热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从1991年开始,本着“全面锻炼提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福州在年轻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岗位轮换、纵横交流、外派挂职、担任助理、压担子锻炼。
广为闽东干部熟知的是,习近平提倡念好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他说:“干部问题就跟摆棋子一样,要摆得恰当,发挥最佳效果,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同时,习近平也提出“为官四要”,即“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
1990年7月25日,在福州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习近平谈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时说,有“四种人”不能用——
一是做官期望值过高的人。做官要求一直得到满足,唯独一次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躺倒不干。
二是善于钻营的人,专门去揣摩领导意图,精力不在工作上。
三是“天桥把式”的人,光说不做,专摆花架子,不肯办实事,也叫作“空里客”。
四是欺上瞒下的人。
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要你当官,不是叫你来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搞自己的‘根据地’,来当‘山大王’。在其位谋其事,谋共产党的事,谋社会主义的事,不是谋你自己一家一户的事,不是谋你小集团的利益。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首先在于领导班子一班人,能不能形成一股正气,为人民谋利益。”
习近平襟怀开阔、识人善任,对干部既真诚又严格。在宁德的两年,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合适的岗位。
干部要严管,也要保护。时任平潭县书记刘嘉静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一些难题。对此,习近平还专门作了批示,鼓励刘嘉静克服困难,大胆地做好工作。过了20多年,刘嘉静回忆起总书记关爱干部的情境,仍然很激动。
不仅重视选人用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打牢基础,把堡垒建在基层。针对农村中存在“少数党组织落伍了、散伙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见了”的现象,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有的村党支部,说话没有力气,农民不愿听,那一定是因为这个党支部的作用已经是日薄西山。”
1989年1月7日,习近平就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批示,要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搞好基层组织建设,调整不适应、不协调、不健全的“三不”班子。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上级机关的工作就只能是自我循环式的空转,忙来忙去只是瞎忙。”这是习近平1990年6月到罗源、连江、长乐三县开展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这是2016年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成为福建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力投身新福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开放篇·开放发展 风起帆张
福建,地处东海之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与台湾一衣带水,渊源深厚;旅居海外的千万闽籍华人华侨,心系祖国,热爱乡梓。作为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福建的开放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脉动。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9·8”投洽会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谈的一番话,至今仍激励着福建人民。
从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的十七年多,恰恰是福建由曾经的海防前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重要时期。他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无论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宁德地区,还是在沿海开放地带的省会福州,主政期间,习近平坚持开放发展的道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坚持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重,在开放浪潮中不懈探索与实践。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来路,追寻足迹,记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开放之路”。
——前瞻·解放思想坚定开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1988年6月,习近平到闽东上任。当时的闽东,交通闭塞,信息短缺,小农经济一统天下,商品经济的发展步履艰难。由于贫困,一些群众安于“穷自在”;由于闭塞,一些干部习惯“等靠要”。
脱贫致富任重道远。而临海朝洋的地理环境、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开放政策的实施,又使闽东面临着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机遇。
辗转闽东九县调查研究后,习近平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当务之急,就是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这样,才可跳出老框框看问题,也可以振奋精神。
当时,闽东四个沿海县中宁德、霞浦已列入开放县份。习近平认为,开放和扶贫彼此融合、互相促进,提倡用开放意识来推动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扶贫的结果将是开放的新起点,开放将使扶贫工作迈向新台阶。因此,闽东经济发展应该是开放和扶贫的政策双管齐下。
这些全新的开放理念给封闭的闽东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
两年后,习近平调任省会福州市委书记。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1994年5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平潭县召开建设“海上福州”研讨会,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深刻认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育经济新生长点的重要途径。他说:“沿海是我们辽阔的地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优势所在,我们切不可忽略了这一优势,也不能搞成单一的开发,而是通过综合开发,形成大产业优势。”当年6月12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
时隔18年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开拓·内联外引双向开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闽东和福州,不同的基础条件,不同的发展阶段,注定走的是不同的开放之路。如何因地制宜融入沿海开放发展经济带?习近平不断探索、开拓创新。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当时闽东被称作我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1988年7月,习近平在闽东九县调研中指出:“沿海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地处福州、温州两个经济活跃的开放城市夹缝带的闽东处于什么位置应当考虑。”当时,在南面的福州及闽南一带,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正走着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道路,对闽东的经济发展影响深刻。但闽东要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走外向型经济,依然缺乏必备的条件和要素。他认为,闽东的沿海开放,正处于打基础的时期,是属于开发式的开放。因此,在扩大内联协作上下了更多功夫。“走开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他提出了“双向开放”“双向开发”“扩大开放”“外引内联”的发展道路。
到任福州后,习近平主张进一步提高福州经济的外向度,以福州开放城市和马尾开发区为中心,形成闽江口两岸大福州“金三角”开放地带,并逐步向闽东北辐射。1994年4月2日,在福州市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对外开放是福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命线。福州的区位,决定其必须走开放的道路。他说:“福州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中之所以取得这么多成绩,主要是我们没有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没有简单模拟别人的办法,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主义地理解中央精神,而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稳步利用外资改造旧城、发展创汇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福州推行双向开放,鼓励、支持更多的企业到海外境外设窗口、办实体,把经济触角向外延伸,也提高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改革开放成为活力之源。“八五”期间(1991-1995年),福州GDP接连跨过100亿元、200亿元、400亿元大关,1995年突破500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担当·闽台交流先行先试
“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海峡有隔阻,不阻云彩飞。”
祖籍福建永春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道尽海峡东岸台湾同胞的绵长乡关之思。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地在福建。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福建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关注台湾问题,关心台湾同胞。在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福建工作了17年多的习近平,始终倾力为之。他高度重视做好对台工作,不遗余力推动闽台交流合作、厚植两岸人民感情,努力增进两岸人民福祉。
“我本人在福建工作多年,现在想起那个时期,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有关台湾的事情,要经常会见台湾同胞,也结交了不少台湾朋友。我离开福建到现在,始终关注着台海局势,期待两岸关系持续改善。”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这样回忆。
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等招商引资思路,带动福州开放型经济风生水起,为培育壮大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1999年,李登辉鼓吹“两国论”,其分裂祖国的言行,给两岸关系蒙上了阴影。当年8月10日,习近平被任命为福建省代省长的第二天,就在福州召开台商代表座谈会。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闽台经济合作,不论两岸关系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将切实依法保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并继续推动闽台人员往来,进一步扩大闽台各项交流。
与会台商代表深受鼓舞,表达了他们将在福建扎根发展、永续经营的决心。
座谈会后,习近平马不停蹄走访了福州马尾、闽侯、福清等地的大型台资企业,明确表示,福建省对台商来闽投资兴业的欢迎态度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希望台资企业把这一信息转达给广大台商台胞朋友,福建省各级政府领导不但要深交老朋友,还要广交新朋友,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合作。
闽台近在咫尺,但一湾浅浅的海峡,曾是横亘在两岸同胞骨肉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习近平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积极推动闽台直航,方便两岸民众往来。1997年,福州、厦门港被指定为两岸直航试点港口并正式启动试点直航,结束了两岸48年来没有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
2001年1月2日,“小三通”破冰,厦门到金门、马尾到马祖的“两门”“两马”客运直航启动,从此拉开了闽台人员直接往来的序幕。
“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我们一贯的主张,它有助于扩大两岸人民交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两岸关系。”在200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时任省长习近平说,“两岸合作交流是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2008年,“大三通”实现,闽台海运直航、直接通邮和空运直航正式启动,为两岸关系发展史树立了里程碑。
2009年9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一年后,习近平来闽考察,要求实验区敢于先行先试、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发展规划,努力在两岸交流合作中走在前头。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投资热土。
——共赢·互学互鉴沟通世界
拓海开洋,丝路帆远。
福建是著名侨乡,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长期以来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频繁,人文交往密切。
昔日众多闽籍乡亲正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旅居海外的120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中,80%集中在东南亚;而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近1000万人祖籍福建。东南亚成为海外闽商最早的创业基地,也是福建人漂洋过海创造财富最集中的地方,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时代潮流的闽商。他们热心桑梓,为两地经贸往来积极牵线搭桥。
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积极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努力打好“侨牌”。他重视与港澳台交流交往,开拓经济合作新领域;发挥民间渠道的作用,密切与世界各大公司、知名友好人士的往来;还多次率代表团出访东南亚,在异邦他乡开展经贸活动和科技、文化交流,介绍改革开放政策,为海外华人华侨传递乡情与友谊,坚定了他们回祖国大陆投资兴业的决心与信心。在良好的互动中,大家开拓了视野,深深感受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魅力与力量。
开放交流之中,保持对外经济、文化的吸收吐纳,寻求发展。习近平同时积极推动福州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与欧、美、日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互学互鉴、合作共赢,诠释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道理,见证了福建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诚挚友谊,也传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如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福建,正借“一带一路”东风,风起帆张,全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书写开放发展的新篇章!(文章摘选自《福建日报》,新华网略有删节。)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