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0日电 题:包头:老工业基地成“活力新城”
新华社记者 董璐
这是一座伴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发展壮大的老牌工业城市,也是一座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完备、人才规模聚集的活力新城。
70年来,内蒙古包头市以钢铸魂,发挥钢铁、稀土等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经济结构提档升级加速,老基地焕发新生机。
军民融合谋发展
近年来,包头市坚持军地共建、融合发展。内蒙古北重集团不断探索优化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瞄准精尖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路子。集团副总经理高文海说:“‘十三五’期间,集团将在确保矿用车及工程机械市场开拓稳中有升、稳健发展的同时,坚持做精做专做强企业品牌,走出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重集团的转型是包头市坚持军地共建、加速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的缩影。包头市军工企业聚集、产业基础雄厚,连续8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军爱民、民拥军赞歌在这座草原钢城唱响。
今年1月至9月,内蒙古一机集团军民融合业务累计签订合同1.58亿元,同比增长51.3%,以高防护特种车、履带式特种消防装备及配套产品等为代表的产品销售前景稳定,集团正以军品核心为牵引,最大限度发掘军民融合发展的潜力点、增长点。
包头市正在全力推进现代核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石墨新材料4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未来还将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促进中心、军民融合科技评估中心和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
科技创新促转型
服务业投资占比超过50%,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钢、特种钢占比达80%、电解铝就地转化率稳步提升……在转型升级发展实践中,包头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形成钢铁、铝业、装备制造、能源、稀土、煤化工六大产业集群,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新星冉冉升起。
结束了千里草原“手无寸铁”历史的包钢集团,正在积极谋求行业困境突围,通过实施老体系改造和稀土钢板材结构调整,打造钢铁、稀土主业特色鲜明,矿业、非钢、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产品广泛应用于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三峡水库等国家标志性工程,远销到美国、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钢轨出自包钢。”包头轨梁厂总工程师梁正伟说,高纯净度、高平直度、高尺寸精度、高耐用性已成为包钢钢轨的代名词,这里生产的钢轨产品,铺在了世界最快、最长、最高的铁路上。
洋桥、洋行、电报局、日伪碉堡……包头市石拐区煤炭开采历史久远,也曾因煤炭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迷,近年来依托当地颇具时代特征的生产生活遗存,大力发展影视产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知名影视剧组前来取景。
近三年来,包头市累计实施261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总投资近2670亿元,工业转型取得新进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实施了铁路货运中心、传化物流港等重点物流项目,旅游、金融、电商、会展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
不遗余力惠民生
77岁的老北梁张林谈起包头市的变化颇为感慨:“1958年,我刚到包头时,全市只有一条马路,两边坑坑洼洼,如今市里面从南到北纵横了数不清的宽柏油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了。”
从2013年开始,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开始启动,当地政府以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拆迁为原则,同步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张林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要敢啃‘硬骨头’,让居民们搬得出、住得稳,还要过得好。”包头市东河区区长雷殿军说。
去年7月1日,包头市推出的城乡医保统筹一体化工作,采取“一制一档”模式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费用报销统一标准,改革惠及120多万人。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克忽洞镇村民党淑敏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实惠。“我腿脚不方便,原来看病要去旗蒙医院,又远还费劲。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报销多了,省钱还方便,孩子们也放心。”她说。
新的医保政策实施后,特殊慢性病报销封顶线大幅提高,病种增加、药品目录拓宽,政策越来越向基层卫生院倾斜,农牧民看病的个人负担大大减轻。如今,党淑敏在卫生院还可享受到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咱们农牧民看病也越来越高级了。”她说。
保民生,则民心顺。包头市紧抓政策机遇,加大扶贫资金保障、持续深入推进棚改、大力培养创业创新生力军,惠民生不遗余力,经济建设成就斐然,城市魅力日渐彰显。“这是一座给市民许诺了幸福的城市。”张林说。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